北京时间7月3日,NBA进入休赛期。近日,刚刚加盟火箭队的杜兰特做客詹姆斯的《球场大脑》节目,他与詹姆斯、纳什针对篮球哲学进行了畅聊,并且给出了各自的观点,詹姆斯在节目里盛赞杜兰特表现太稳定太强。
这期《最强大脑》的话题围绕投篮,杜兰特先是讲述了自己在进攻方面的成长。他谈到自己新秀时期的表现:“在我进联盟的时候,回想我前20场比赛,我感觉自己基本就是在接球投篮。很多都是接球投三分,接球投中距离。我打得很快,这就是我当时全部的武器。就是投篮,你懂我意思吧?所以当其他方式都不奏效时,我就靠这招。那时候的我还不够强壮,对手能顶住我,那我就直接在你头上投篮。”
随后杜兰特继续说道:“大概两三个月后,不,应该说新秀赛季前六个月后,我开始摸清比赛节奏,理解挡拆战术。我获得了更多背掩护机会。赛季初打挡拆时,我就只知道投篮。后来我看着队友的表情,发现他们其实处于空位,就开始更了解队友和比赛了。我希望在任何进攻情况下都能被信任。”
随后纳什抛出了一个观点,他认为中距离非常重要,而这一点在当今联盟有所忽视。纳什称以杜兰特为代表的球星中距离出手,实际上已受到数据分析领域认可。纳斯这样说道:“中距离投篮的价值从未如此重要,但执行者必须匹配相应能力。对手防守的首要目标是什么?封死三分和篮下。所以球星必须能用中距离惩罚防守,否则球队在季后赛根本无法得分。这关乎撕开防守阵型的战略价值——我相信分析专家也会赞同这点。”
对于纳什的话,杜兰特这样回应道:“我认为中距离是,如果你没有找到好的投篮机会。当然我们应该尽早找到更好的投篮机会,比如三分、攻击内线。但如果比赛还剩5-6秒,把球给最好的球员,那个时候如果有中距离机会就应该投中距离。我们不能把时间浪费到剩2秒寻找三分机会,没有不尊重,让芬尼-史密斯去投三分,或者交给罗伊斯-奥尼尔。他们可能会投进,但这并不是可持续的进攻方式。”
之后詹姆斯谈到了杜兰特的进攻效率问题,他说道:“你太T**强了。自从2012年左右,杜兰特就没低于50%的命中率。而这个联盟对效率的讨论远远不够。因为我是那种注重效率的人。我讨厌随便出手投篮,或者看着数据统计表发现自己23投8中、25投9中或者18投6中。当然这样的夜晚肯定会有。但赛季的大部分时间里,保持高效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。而说到杜兰特,无论是三分、中距离、低位能力还是终结能力,我们联盟里都还没有像他这样全能的得分手。”
不过,对于自己进攻能力吹毛求疵的杜兰特还是挑了自己的问题,他说道:“我上个赛季一度罚球命中率才84%、83%左右,这一直在精神上困扰着我,比任何事情都讨厌。对我来说,罚球命中率过90%是很关键的,85%不是我的标准。”
此外,三人还就杜兰特的雷霆时期进行了讨论。在回顾自己的雷霆生涯时,杜兰特认为当年的雷霆三少进步太快,年轻的他们就直接能够杀入总决赛。而当时的雷霆管理层还太年轻,他们还在摸索,没能做好夺冠的准备。
杜兰特说道:“我认为当时我们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。当你迅速地打进总决赛,取得了那样的突破时,我觉得总经理或老板还没准备好。一支由22、23岁年轻球员组成的球队,结果提前完成了所有预想的进程:伊巴卡成了联盟最强盖帽手之一,我才20、21岁就场均拿到30分,威少22岁就成了全明星球员,哈登20岁就拿到最佳第六人,我们把所有人的预期进程都大大提前了。”
杜兰特继续说道:“我猜他们没为连续多年争冠做好准备。这只是我的想法,我不确定普雷斯蒂和老板究竟怎么想,但我的理论是:他们当时并没有做好每年都争夺总冠军的准备。当我们打进总决赛后,本应继续补强球队、进行微调,而不是突然就交易走球队的关键成员,还指望我们继续保持竞争力。我觉得球队管理层可能对我们成长速度感到吃惊,有些迷茫。而且别忘了,当时总经理普雷斯蒂也不过三十多岁,也很年轻。大家都年轻,都还在摸索怎么做。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。”
随后杜兰特还讲述了自己加盟勇士队后的比赛内容调整,他说道:“对我来说其实挺容易适应的,一直是更多地配合队友打球,虽然偶尔也会抢篮板后自己推进进攻,但总体来说,大部分时候我都是靠队友配合。所以打挡拆出来接球投篮对我而言很轻松;反倒是运球突破三四个人,然后面对两人防守高难度后仰跳投,这才是真的难。正如你们说的,我们都想追求高效率。靠队友配合打球,是提高效率最简单的办法。那时我可以更多地空切上篮,更多地跑快攻,此外也能打单打和接球就投三分。我觉得自己在得分方面变得更加全面了,效率也提高了不少。但我始终懂得如何配合队友去得分,因为得分的艺术就在于找到容易得分的机会,尤其是在打转换的时候。”
对于三位巨星在这期节目中抛出的观点,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给出你们的观点。
发表评论